8月26-28日,由江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江苏省人才创新创业协会、苏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江苏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苏州成功举行。共有110个项目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决赛评审。
本届大赛于2016年5月启动,经过11家初赛平台广泛发动、大力宣传、精心组织,共收到1520个申报项目,经过各初赛平台的认真评选,确定211个入围项目,江苏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组织专家对入围项目进行了严格的初审,共遴选出110个决赛项目。
项目涵盖电子信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和综合等战略新兴产业。
8月28日上午,大赛决赛现场,12名参赛选手迎来了最终的巅峰对决。与预决赛的封闭测评不同,决赛采取公开答辩形式,选手要先进行6分钟的项目陈述,然后接受由知名企业家、创投专家和技术专家组成的评审团提问。
比赛中,参赛项目亮点不断,选手们纷纷以实物或视频形式展示自己的创业作品,引发台下观众的不住赞叹,评审团也频频犀利发问,对项目运行情况、项目技术水平、项目市场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现场打分。
经过两天的评审答辩,最终评选产生了一等奖项目3个,二等奖项目9个,三等奖项目40个,优胜奖项目58个。一二三等奖项目分别获得1-10万不等的奖金。28日下午,大赛对所有获奖项目进行了颁奖表彰。
除现金奖励外,获奖项目还可获得人才培养、技术转移、产业资助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据主办方介绍,大赛还吸引了一批企业、银行、园区、风投和媒体的积极参与,为我省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与专家和市场对接的平台。
近年来,苏州抢抓创新型城市建设和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全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将自身打造成一个产业环境和创新环境相得益彰的创业大舞台、一个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相得益彰的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城市。
本次大赛最终的获奖项目中,共有54个来自苏州,其中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充分体现了近年来苏州引进和培育人才所取得的卓越成效。
获得第四届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的项目来自于园区领军企业——苏州中色华人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华清博士带来的参赛项目“大单重高强高导合金产业化”,一举夺得了大赛一等奖。
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中间为李华清
李华清介绍到,他的公司是做铜线的,去年我国生产的铜线产品大概有600万吨,他的目标市场其实只占到1%,是个非常小众的市场,但是有非常高的附加值,因为这一项目产品可以直接应用在高铁上。在城市之间风驰电掣的高铁,动力来自何方呢?如果你仔细观察过高铁,你会发现,在高铁的上方会有两根线,这就是被称为“高铁生命线”的接触线,也就是它的动力来源。
李华清团队研发的“时速350公里以上高铁接触线坯生产技术”,领先全国,已成为公司的标志性产品,而且这一产品还可以应用在承力索、自动化焊割耗材专用坯料、核能及风电设施、军工配套产品上,前景广阔。
苏州中色华人铜业有限公司位于苏州工业园区,2015年获得园区科技领军人才称号。专业生产铬锆铜及其他高强高导合金材料,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开发、工艺优化、失效分析、技术咨询等服务。
公司主要产品有铬锆铜,铬锆铜盘卷,棒线,铸锻件等产品。产品应用于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铁接触网线与承力索、自动化焊割耗材专用坯料、核能及风电设施、军工配套产品。
公司依托中色科技和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和江苏省铜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包括国家级工艺设计大师、冶金学家、企业技术顾问等在内的产品开发与技术支持团队,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和生产管理团队,以精益求精、铸造品质典范为理念。
2015年,李华清一手创办了苏州中色铜华人铜业有限公司,把他科研生涯中积累的理论知识成功地转化成了触手可见的产品,尤其是领先全国的“时速350公里以上高铁接触线坯生产技术”,已成为公司的标志性产品。李华清介绍,这项技术中暗含的关键技术,包括:熔体处理与控制技术、大单重铜铬锆盘卷坯料制备技术、塑性加工与形变热处理技术。其中,熔体处理与控制技术使得效率与成材率较常规生产提高20%,节省了人工,质量也大大提高。
提问环节,在保证好的导电性的同时,如何确保硬度高也是金属届无法忽略的问题,成为了评委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李清华答道,苏州中色华人铜业已经实现了高导高强的统一,导电率达60%、硬度达560,除了为电车线长等提供350公里以上高铁专用高强高导接触线坯,还满足“超长微细镀膜导体坯料”国家重大专项性能需求。
公司发展至今,李华清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介绍,公司的目标是成为高铁接触网线坯料(高强高导专用坯料)集成供应商、高导热材料国际采购基地等等。在开拓市场方面,这个人数不多的团队很有自己的想法。面对众多为他举牌的现场助力团成员,即投资机构代表,李清华告诉他们,在国内市场方面,他们准备采取直销、区域代理和零售三种形式,中间制品以委托加工或带料加工形式组织生产;国外市场则主要借助贸易商既有渠道开展销售,当下,美国、日本都有知名贸易商有意向与他们合作。